![]() | (三)話說眷村 | 本書共15頁 | 這是第4頁 |
三、話說眷村 | ◎涂天龍◎ |
我國對日八年抗戰勝利後,由於中共竊據大陸,中央政府播遷來臺,其中有許多軍人和家眷隨行,因而造成了近代的民族遷徙,政府為了照顧這些渡海來臺的官兵家屬,因此結合民間的力量,共同興建這具有特殊文化的社區-眷村。
大寮鄉的眷村人口數約佔全鄉總人口數的三分之一,他們都居住在本鄉與鳳山市交界的三個村-忠義村、復興村和光武村。民國五十四年,社會各界為響應蔣宋美齡女士的號召而發起捐款,並由國防部負責計畫施工,將龜子山區的灌溉水池填平,先後完成了這個村內的眷村建造,至於,這些眷村的命名,除了用跟軍人有關的名詞外,也使用當時捐款單位的名稱來命名,如婦聯會、影劇界、商界團體等有關的名稱。今將各村內的眷村名稱介紹如下:
眷村除了代表近代民族遷徙外,也代表了種族的融合,據說,本鄉眷村第一代的男性有三分之二跟臺灣人、客家人、原住民的女孩結婚,因此他們的生活、語言、宗教和風俗習慣大部分都與當地人相互影響,進而產生融合。
忠義村內有影劇七村、商協新村、果協新村、貿商四村等。 復興村內有干城七村、貿商九村、慈光四村、精忠四村等。 光武村內有臺貿六村、民生新村、宣武新村、嘉新新村等。 | ![]() ![]() ![]() |
目前,這些大半輩子身在軍旅,為悍衛國家而付出貢獻的老榮民們及其子女,最大的願望希望政府能盡速將他們的眷村改建,讓他們能擁有更大的居住空間,以改善居住環境和美化社區,並且讓封閉式的眷村圍牆消失,以利族群的和諧。